如何不被机器人抢走饭碗?
人工智能时代,提升自我是关键。
7*24小时工作,不请假,不抱怨,不需要发“工资”。
这样的“同事”,你竞争得过TA吗?
更让人寝食难安的是,麦肯锡还抛出一个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4亿到8亿人被自动化机器人取代,相当于目前全球劳动力的五分之一。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真的会给职场人群带来如此激烈的挑战吗?
哪些工作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
科幻电影里,机器人承担了人类方方面面的工作,如《星球大战》里的机器人翻译、《摩登家庭》里的机器人女佣、《机械战警》里的机器人警察。
回到现实中,哪些工作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
一份基于牛津大学、麦肯锡、普华永道、创新工场等机构研究的报告,预测了未来10~15年内365类工作被取代概率。其中,最容易被取代的前十大职业为:
(来源:牛津大学、普华永道、麦肯锡、创新工场研究报告综合;时间:2018年12月29日)
分析发现,大部分计算和体力性质的简单重复性工作(如会计、搬运、翻译)可以由机器完成,而注重社交、互动、创造、决策等主动性占优的工作(如心理咨询师、导游、顾问、科学家)依然是人类占优势。
人工智能已经开始“上班”
不仅未来可期,人工智能“职员”早已开始上班。
1)物流机器人“曹操”
早在2015年,智能物流机器人“曹操”就已经在菜鸟网络华北配送中心上岗,“曹操”是一款可承重50公斤,速度达2米/秒的智能机器人。
接到订单后,TA可以迅速定位出商品在仓库分布位置,规划最优拣货路径,自动将货物送上打包台。
2)导诊机器人“晓曼”
2017年底,一个颜值高、会卖萌的“女护士”出现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厅,她叫“晓曼”,是一款智能导诊机器人。
“晓曼”可以指导患者就医、引导分诊,同时向患者介绍医院就医环境、门诊就诊流程和医疗保健知识等。
3)智能导服“小途”
2018年5月,长春市朝阳区政务厅迎来一位特殊的“新同事”。TA叫“小途”,是一款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机器人。
据报道,“小途”不仅能提供指南查询、业务办理进度查询、辅助接待、室内引导等服务,还会逐渐实现指导填表、办理证件等功能。
如今,人工智能在工作和生活的多个领域已有实现的应用,并在不断改进升级中,比如大家耳熟能详互动性极强的“天猫精灵”、“小爱同学”、“小度”等。
修炼职业必备技能
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取代人类目前所从事的工作?
可以肯定的是,拥抱科技提升自我才是这一代中青年人该有的态度。
科技永远是人类的工具,互联网、人工智能亦是;工具使人类更强大,人类使用工具改造世界,让社会和生活更美好。
功能多样且适应性强的人工智能确实会给职场人群带来新挑战,我们应以怎样的姿势接招?
首先你年轻时要努力,否则,你偷过的懒,都会成为中年时打你的耳光。如果不能,那么你就从现在开始“燃”起来,为自己努力,中年才不会对你露出狰狞的面孔。
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或许就在那些离不开创造力、执行力、决策力、想象力、社交能力的工作中,你或许至少应该:
1、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2、培养社交、协商、创意、审美方面的能力;
3、转变思维方式,多接触新思想、新模式;
4、坚持学习和创新,避免知识和技能过时。
2019年10月15日
版权所有: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 | 技术支持: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公会微信号
投教基地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