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益率10%、零风险,有这样的好事吗?
在生活中,我们认为“风险”是件坏事,总是在规避风险、寻求安全;而在投资过程中,“风险”其实是个中性词,它的定义是“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双向的,可能面临亏损的同时也带来了获得更高收益的机会。做投资,本质上就是在收益和风险之间走平衡木。
谁不想获得确定性的高收益呢,比如买到收益率10%的保本理财,但是在一个健康的金融市场中,只有大型银行的存款最接近无风险,而存款利率往往非常低,甚至不能跑赢通胀;一般来说,超过无风险利率的收益都是有风险的。前几天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金融论坛上再次提醒我们:“理财产品收益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经济学理论中,就对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做出了明确的关系界定。根据书中的观点,风险是有兑价的,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率;通常而言,资产风险越高,溢价率也越高,预期收益率就越高;所以说如果你不想承担风险,那就只能获得较低的收益率;如果你想获得更高的收益,就大概率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投资的高回报与安全性是此消彼长、很难兼得的。
如果梳理一下过去30年间中国人的“暴富”机会,发现至少有10次以上:90年代初的股票认购证、90年代中期的期货、2000年的互联网浪潮、2003年开始疯狂的房地产、2005年吹起的电商风、2006年的大牛市、2008年的债市、2009年的黄金、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2016年爆发的比特币……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自己错过了好几个亿?其实我们应该反省一下,为什么总是抓不住“暴富”机会呢,当然部分原因是受到能力和眼界的限制,但还有一个共性问题:对市场风险的恐惧。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导致了财富分配结果大相径庭。我们看中国过去20年,通过科学的资产配置承担风险的人,最终获得的财富远远超过不愿意承担风险的人。其实古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道理,所谓“富贵险中求”,说的就是这个事。
巴菲特说过:盈亏同源,他的长期投资其实是在赌国运、赌美国的经济走势,而放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维度,承担风险才是收益来源。当然,这里不是鼓励大家去过度的冒险,比如加杠杆炒股、炒期货等,因为风险和收益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有时候可能你承担了非常高的风险,却只能获得一般的潜在收益,那样的投资是不具备性价比的。我们需要做这样的投资:在同样风险水平下,能够带来最大的预期收益。
既然风险是决定收益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那我们就不应该把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做直接的比较,因为收益高有可能是承担了更大的风险,所以投资者应该关注风险调整后的收益。通常被用到的指标是夏普比率,即单位风险超额收益=(预期收益率-无风险利率)/风险水平,夏普比率越高的投资性价比越高。
正确的投资姿势,不是一味躲避风险,也不是简单粗暴的去冒险,而是针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寻找适合该风险等级的性价比最高的投资品种。
2018年7月11日
版权所有: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 | 技术支持: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公会微信号
投教基地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