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问答丨如何解读央行此次未跟随美联储加息且进一步降准的举措及其潜在影响
9月末美联储再次加息25bp,中国央行并未跟随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而是宣布自10月15日起再次下调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00bp。
2018年10月15日
央行货币政策与美联储脱钩,表明国内经济是货币政策的主要考量。当前美国经济处于一枝独秀的状态,近期美国ISM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相继创出金融危机后最高水平,美国失业率甚至降至近50年来最低水平,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支持其加息。但是,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9月以来中国经济进一步恶化。9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降至年内次低水平,财新制造业PMI更是降至50荣枯线,电厂耗煤量、房地产和汽车销量也都出现了加速回落。在这种情况下,央行维持货币市场利率不变并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根据国内经济形势作出的适当选择。
降准意在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可能保持稳定。央行此次降准预计投放资金1.2万亿,其中约4500亿用于置换10月到期的MLF,7500亿为释放的增量资金。央行表示,此次降准投放的增量资金将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弥补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事实上,由于降准因素,国庆假期以来央行并未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已经净回笼了1600亿。因此,此次降准的总量影响可能有限,货币市场利率大概率将保持稳定。从结构上看,以降准资金替代MLF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有利于提高银行体系资金稳定性,提高银行风险偏好,促进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
央行强调汇率机制胜于“点位”。本周以来,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再度贬值,在岸和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一度达到或接近8月创下的年内低点水平,距离2016年末的低位也非常接近。市场上关于人民币是否能够“守7”的争论再起。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在《经济日报》撰文表示,重要的不是具体“点位”,关键是汇率机制要正确。只要机制正确,不怕“点位”不回来。他认为,无论是“破7论”还是“保7论”,都忽略了均衡是动态的,这一点至关重要。人民币的均衡水平并非一成不变,应该适应人民币均衡水平的动态调整,增强汇率的灵活性,发挥市场自动均衡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意味着相较于某个固定的“点位”,央行更加看重汇率根据均衡水平的动态调整。因此,在美元汇率总体强势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破7”的概率有所上升。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从短期看人民币汇率的进一步走弱可能会加剧市场的负面情绪;但从中长期来看,适度的汇率弹性有利于发挥汇率“自动稳定器”的调节作用,释放潜在风险,对中国经济和国内资产价格是有益的。
版权所有: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 | 技术支持: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公会微信号
投教基地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