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老有所养的关键在于长配权益资产
来源:中欧基金


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老有所养的关键在于长配权益资产


  要想老有所养,在晚年过上满意的退休生活,靠什么?个人养老金管理该怎样做?这是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困扰着几乎每个人的共性问题。

  7月12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和21世纪传媒举办的“致敬公募20年暨养老金管理夏季研讨会”上,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发表了题为《老有所养的投资构建之路》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他对上述问题答案的思考。

退休后收入更依赖个人养老账户

  要想过上满意的退休生活,就得自己负起责任,在养老投资上早做准备;而个人账户或将是广大民众过上品质养老生活的主要来源。

  窦玉明表示,国内居民退休后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大支柱”:国家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金、少数雇主单位缴纳的补充养老基金,以及个人自发积累的养老储蓄金。

  目前来看,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快速上升,第一支柱的保障压力越来越大。2016年我国的抚养比是2.8:1,即2.8个参保人要供养1个退休人员,预计到2050年仅为1.3:1。当前仍处在老龄化快速成长的初始阶段,预计2050年60岁以上的老人会达到总人口的35%。

  与此同时,“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部分,因覆盖面窄,储备不足,后生动力不强等原因,同样难以成为投资者养老的主要依靠。目前,雇主单位本身社保缴费的负担已经颇为严重,企业“五险一金”的缴费比例超工资40%,继续加大承担雇员的补充养老金并不现实。

  因此,想过上有品质的退休生活,个人账户或是养老金的重要来源。“事实上,即便是在富裕发达国家,第三支柱个人账户依然是养老资金的最重要来源”,窦玉明举例说,截至2017年末,美国个人养老账户规模为8.9万亿,在养老金体系中占比32%。

长钱长投配置权益资产

  “中国人有储蓄养老的习惯,但仅仅依靠银行存款来做储备,实则很难满足退休后的改善性养老需求”,窦玉明表示,银行储蓄尽管短期风险较低,但长期收益率也较低,这与养老金的长期投资属性并不相配。

  “长钱要长投,养老金应该更多地投资到预期收益率较高的长期投资工具上,公募权益基金就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他说,中国权益基金过去十几年平均年化回报率约为16.5%,这在全世界范围比较,都是非常理想的成绩。

  窦玉明指出,投资者应该按照期限进行投资。如果投资期限在一年以内,可以考虑投现金类资产,如货币基金、银行存款或银行短期理财等;投资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内的,则可以考虑投资债券类产品;投资期限三年以上,才建议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考虑配置股票和权益类基金。因为投资时间越长,获得的回报率就可能越高,这是流动性溢价所带来的增值。

  对比各类资管产品的长期业绩,权益基金确实优势明显。假用100万为养老投资做准备,模拟投资权益基金和储蓄存款(按中国过去十几年投资权益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年化16.5%、存款收益率年化2%计算),30年后权益基金资产净值为9667万元,而储蓄存款的本息总额为180万元,两者差距明显。

  如果想提高养老金的投资回报率,最大的诀窍就是做“股东”,加大权益资产的比重。“很多人不愿意把养老资金投资于权益基金,是因为担心短期波动造成亏损”,窦玉明指出,这其实是认知上的一个误区。人们往往把价格的短期波动当成“损失”,而短期的波动并不会造成真正的长期亏损。对于长期资金来说,随着投资期限的拉长,权益投资出现亏损的概率会下降。

养老金投资需要“开放式选择环境”

  窦玉明称,养老金是最好的长期投资品种。从全球市场看,养老金也是公募基金最重要的投资者。公募基金整体成本较低,监管透明,操作规范,非常适合养老金投资。

  而如今,中国的证券市场也逐渐为养老金入市做好了准备:有了可投资的市场,有了相对成熟的基金管理人,有了长期的资金,有了颇具经验的监管者。窦玉明认为,基金业发展真正的春天即将到来,这也是养老金投资的春天。

  他指出,应该给投资者提供开放式的选择环境,让投资者自己选择想要的养老投资产品。“对投资者来说,如果没有金融知识,可以选择一个信得过的资管机构,关注TDF基金;如果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则可以借助智能投顾做资金配置。”窦玉明建议。


2018年7月25日


公会微信号

投教基地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