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市场发展篇:14年发展基金业站在了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舞台中央
来源:上海证券报

 

14年发展基金业站在了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舞台中央

 

《上海证券报》记者 王文清 孙旭

 

  2012年5月4日下午,上海浦东陆家嘴的金融圈都在关注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基金首发募集资金329.69亿元。这是自从2006年12月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募集419亿元时隔5年之后,中国基金市场出现的第二只首发规模超过300亿的证券投资基金。与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发行时的牛市背景不同,这是中国股市历经多年熊市,在各项改革措施推动中逐步筑底的背景下,基金业的一次华丽出镜,因此其意义更胜于前者。

 

  关心基金的人其实已经发现,进入2012年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正在经历一次自发性的创新浪潮,这一浪潮很可能把基金市场推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场创新的行动中,跨市场ETF基金充当了前奏。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这两只同期发行的创新基金成功联结了沪市、深市两个股票现货市场及股指期货市场,填补了市场空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两只基金募资合计超过520亿元,有力提升了市场人气。

 

  与此同时,同在上海滩的另外两家基金公司也凭借旗下新基金的热销,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5月7日,华安月月鑫与汇添富理财30天两只短期理财基金产品同日结束募集。作为首只可以明确提出参考收益率的创新产品,华安月月鑫一经推出即受到市场追捧,四个工作日内共吸金接近190亿元;而汇添富理财30天则因其引入产品存续期内滚动运作的模式,市场反响同样较为热烈,该基金首募规模超过200亿元。另外,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开发的首批跨境ETF基金也已经厉兵秣马箭在弦上,这同样是可能带来市场革新的基金首秀。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4只基金募资接近千亿,在产品创新的驱动之下,中国基金市场再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春江水暖鸭先知。从近期逐步“升温”的基金市场来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正在经历一次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以中国资本市场系统性改革为依托的产品升级过程,依靠创新撬动资产管理规模和行业活力的策略再见成效。联系14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内生增长的动力仍旧强劲,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正在加速。

 

最年轻的金融行业和它的大众缘

 

  “中国的基金行业有着光明的前途,因为中国人庞大的储蓄需要有专业的资产管理体制相匹配。与此同时,不管是对优质股票和债券资产组合的专业构建还是审慎的风险管理而言,中国广大投资人的要求都越来越高。这些都给中国的基金管理公司带来了机遇。”邓普顿资产管理公司执行主席、“新兴市场教父”马克·默比乌斯近期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他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信心。

 

  默比乌斯其实揭示了两个非常浅显却极为关键的信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壮大是中国理财市场的客观需求;而另一个方面,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的主要依托是保持其投资的专业性,这是中国基金市场发展和基金业进步的基石。中国基金业发展和基金市场构建14年的历史经验其实也证明了这一论断。

 

  与中国资本市场其他金融机构发展历史相比,基金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但却是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领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用14年的时间已经成功走过了国际基金业几十年的历史。1997年11月,国务院批准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中国基金业的诞生提供了“出生证”。南方、国泰、华夏等10家基金管理公司先后在1998年、1999年成立,称为“老十家”。相关主管部门以“老十家”为平台,对原有的基金进行了调整,整合为29只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197亿元,形成我国新基金起家的“本钱”。

 

  “最初基金发行就像现在新股发行一样,网上发行,摇号抽签,中签率很低。1998年3月23日,A股市场首批两只公募封闭式基金——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通过交易所系统上网发行,有近两千亿资金蜂拥而至进行抢购,而这两只基金的发行规模各只有20亿。最终,基金金泰和开元的平均中签率仅为2.5%。”国泰基金董事长陈勇胜回忆起基金创业时的历史仍然历历在目。而今天的国泰基金已经管理着26只公募基金和包括专户、年金、社保、投资咨询在内的近60个资产委托组合,形成了丰富的资产管理产品线,能够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公司长期业绩和公众形象都为投资者所肯定。

 

  中国基金业的第二次飞跃也是产品创新和资本市场大牛市催生的结果。2001年9月,华安基金和南方基金首批推出华安创新和南方稳健两只开放式基金,首发当日引起销售渠道大排队,火爆一时,我国基金业的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4年基金发行遭遇“井喷”,当年3月,海富通收益基金和中信经典配置基金的首次发行规模双双突破100亿份。随着股改的展开,A股逐渐由熊转牛,进入2007年,A股的火爆使得基民数量暴增,上至满头白发的退休老人,下至还在读书的大学生,都为“基”疯狂。当时证券营业部人满为患,银行里购买基金的人排成长龙,发行规模几十亿上百亿的基金,往往几个小时内就销售一空。

 

  刘晓艳,现任易方达基金公司总裁,她的公募基金生涯始于一次偶然的事件。上世纪90年代末,身为券商的投资人员,她看到了终生难忘的一幕:一对老年夫妇因为炒股亏损坐在营业部门口台阶上痛哭。“当时我内心非常震撼,也非常难受,希望能帮老百姓赚钱。”公司领导告诉她,“去做基金吧,基金是给大众理财的。”于是,刘晓艳的人生在这里形成了转折。2001年,易方达基金公司成立,刘晓艳任督察长,由此进入了大众理财行业。十年多的时间,截至2011年底,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募资产1433亿元,管理总规模接近2000亿元,旗下基金累计分红超过450亿元,栖身行业前三甲。

 

  胡立峰,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总经理,在基民中有着广泛的知名度。他的成长其实也就是基金的大众影响力提升的结果。对基金市场的发展他有着切身的体验:“14年前,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基金为何物,今天,总资产净值达2.2万亿的近千只各类型公募基金,已经作为最常见的理财产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从第一只封闭式基金的低调上市、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的火爆登场,到ETF基金、QDII基金等创新产品,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基金产品变迁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国人理财观念的进步。”

 

  2008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因素影响,中国股市进入延续至今的一次持续时间最长的调整期,基金行业规模受此影响出现了暂时的下降,但基金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因此停步。基金业的创新动力反而在熊市中被逐步激发,量化投资、被动投资、结构化产品、海外投资、机构业务逐步兴起并走向成熟。

 

  据最新的统计,目前基金份额持有人账户总数超过2.33亿,约有40%的城镇居民家庭参与基金投资。虽然经历了历史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普通投资者对基金的参与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态。目前的基金份额较2007年10月股票市场高点增长了45%,并且创出了历史新高,投资者仍在不断增加对基金的投资,基金仍然是广大投资者重要的理财工具。对每个基金从业人员来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托付。

 

因为专业 所以信赖

 

  “投资者把钱交给你打理,说明投资者信任你。既然投资者信任你,你的所作所为要对得起这份信任,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把信任转化为责任,用良好的业绩去回报投资者。”华夏基金副董事长范勇宏道出了基金行业发展的本质。

 

  他认为,基金市场的发展最终还是要用管理业绩说话。基金在14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国内最广泛的居民和机构投资者理财工具,其背后的主导因素还是其专业性带来的长期稳定投资收益。以“为信任奉献回报”为导向的华夏基金成立于1998年4月9日,目前已栖身行业第一大基金管理公司的地位。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服务1600万投资人,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累计分红达到780亿元。

 

  “我之所以买基金还是看重基金公司专业能力,他们有一个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团队在进行管理和运作,作为正规军,基金的长期业绩还是比较突出的。”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一位南方基金的老基民张先生,他同时也是一位较为专业的股票投资者,他在自己投资股票的同时也一直坚持投资基金。老张的看法也代表了一些老基民的共同感受。以南方基金为例,2002年初至2011年底,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牛熊交替,大幅波动的十年,上证指数获得33.62%上涨,在此市场环境下,南方基金旗下产品凭借专业的管理能力,合计为持有人赚取了332亿元回报,为投资者实现累计分红达到481亿元。

 

  应该承认的是,近年来不少投资者对基金的体验较2007年以前出现了一定的转变,其实这与这一阶段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股票市场身处熊市直接相关。目前来看,基金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能力还是经受住了考验。2007年以来国内股票市场经历了一个高位回落的过程,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收盘6092点之后大幅下跌,于2008年11月4日收于1706点,较历史高点跌幅达72%。截至2012年5月18日,上证指数收于2344点,较历史高点下跌62%。虽然股票市场大幅下跌,但基金还是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2007年12月31日上证指数在历史高位时,基金份额为22330亿份,净值为32756亿元;2008年12月31日,基金份额25740亿份,净值19389亿元;今年3月31日上证指数仅为历史高点的三分之一左右,基金份额26324亿份,净值22071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基金净值还没有恢复到2007年的最高水平,但仅下降了33%,远低于同期股票市场62%的跌幅,并远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整体上看,基金跑赢了市场。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针对深圳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所做的一份调查,在2007年至2011年的五年时间里,个人投资者总体是亏损的,亏损1554亿元,其中无论是小微投资者还是大中投资者均呈现亏损状态。而机构投资者总体取得了盈利,盈利2176亿元,其中证券投资基金盈利954亿元,占机构投资者盈利的金额的44%,在所有机构投资者类型中遥遥领先。这说明个人投资者通过基金间接投资股票市场,其投资业绩优于直接投资股票市场。基金整体上跑赢了散户和其他机构。

 

  普通投资者在对基金出现观望的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基金却更进一步取得了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认可和信任。2010年12月24日,为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所瞩目的社保基金第三次“选秀”落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公布了新增的8家机构为境内委托投资管理人,其中7家为基金1家为券商。这是社保理事会第三次在境内遴选投资管理人。至此,社保理事会的境内委托投资管理人增至16家基金及2家券商,共计18家机构,基金一枝独秀为社保基金所青睐。

 

  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达到2834亿元人民币。全国社保基金总规模为8688.4亿元,2000-2011年的平均收益率8.4%,比同期的通货膨胀率高出6个百分点。

 

  最近5年来是基金特定专户业务突飞猛进的阶段,除全国社保基金之外,目前基金公司为200多家企业年金提供专业化的投资管理服务,基金业管理的特定客户资产达到了1032亿元人民币。在机构投资者加大对基金投资力度的情况下,今天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7年底,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35178亿元,其中公募基金占93%,全国社会组合、企业年金等私募资产合占7%。截至今年5月18日,境内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合计30162亿元,其中公募资产占83%,全国社保组合、企业年金、专户理财等私募资产占17%,机构业务比例大幅度提高。对于基金的观察和评价,机构的视角也许能够给普通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启示。

 

  毫无疑问,目前的基金业仍处于成长阶段,投资业绩还不够稳定,行业还远未到成熟之时。无论是规模、客户群都还没有成型,未来随着全面业务领域竞争的展开,基金公司的各类风格将会趋于明显,投资者也将会更加信赖真正具有专业、诚信并能持续创造财富增值的基金管理公司,以专业见长的基金业的空间无疑仅仅是刚刚打开。

 

从单兵突进到系统发展

 

  很多观察者可能会忽视,在群雄并起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基金的行业规模虽然不是最大的,基金的发展时间也仅仅是14年,但基金却悄然成为体系最为完善、参与主体最为多元、开放程度最高、市场化进程最快、透明度最高的领域,基金正在成为一个高效运转的市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仅包括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投资者、基金销售和托管机构,还包括了独立基金评级评价机构、专业基金评奖机构、第三方销售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甚至还聚集了大量致力于基金报道的公共媒体资源;同时因其对外开放的股权结构,基金通过对外方股东的引进把国际最主要的资产管理机构带入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进而显著提升了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程度。

 

  “在短时间内,没有一个金融行业能够形成这么完备的市场体系,中国的基金发展确实称得上范例。”今年2月份刚刚拿到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的好买基金总经理杨文斌对此深有感触。

 

  “1998年开始做基金研究评价时,区区10来只基金,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的情况了如指掌。现在不同了,每周都成立几只基金,有些基金连名字都记不住了啊。要是不学习,三天就赶不上形势发展。”中国基金市场的成长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一些新生事物的诞生速度让研究基金14年的基金专业人士胡立峰也应接不暇。

 

  通过数据我们将能够更进一步呈现基金作为一个日益成熟市场的总体轮廓。截至2012年3月31日,全国共有72家基金管理公司,其中67家发行了基金产品,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1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公募基金956只,规模2.2万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共计10730多人。基金托管银行18家,基金代销银行59家,代销证券公司94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4家,基金评价机构10家。

 

  值得提及的是,目前国内近百家公共新闻媒体和网站有针对基金的常规报道,在财经领域,媒体对基金市场的关注度仅次于股市,基金行业置身于强大的社会监督之下,这对基金市场的健康运行形成了有力推动。另一方面,基金产品日渐丰富,从封闭式基金发展到开放式基金,从股票型基金发展到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基金、上市开放式基金、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既有投资国内市场的基金,也有投资境外市场的QDII基金,还有在专门在香港市场发行的基金。

 

  截至2012年3月底,基金持股约占沪深股市流通市值的7.95%,历史上曾达到近30%的占比。同时,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从管理公募基金发展到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特定客户资产等。从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的单兵独进,14年来中国基金业已经初步完成了体系完善、功能现代、广泛覆盖的基金市场的基本构建。

 

  中国基金市场体系发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与生俱来的国际化禀赋。除了基金的法律法规和组织运行模式是主要引进国际成熟市场经验之外,中国基金业的开放程度也走在了各类金融机构的前列。

 

  “基金取得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到今天为止,我们合资公司数已经超过了公司总数的一半。”前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

 

  目前中国基金行业共有41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占公司总数的57%,超过了一半。

 

  在洪磊看来,基金的对外开放,主要起到了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升了基金公司对公司治理的理解;二是,通过合资公司外方股东的言传身教,基本建立了一套流程控制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了很好的保障,基金行业基本做到制度健全,执行有效;第三个方面,基金行业引入了QFII制度,QFII的投资理念成为很多投资者的榜样。这三个方面都有利于中国基金业第一时间吸收国际成熟市场最新的投资方法和管理技术。

 

  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中国基金业还坚持了“走出去战略”。通过QDII产品的发行,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实现了为投资者在全球领域配置资产的理想,同时也更进一步熟悉了国外同行规范的投研体系。目前16家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其中9家取得RQFII资格,32家基金管理公司获得QDII业务资格,54只QDII产品规模达621.44亿元人民币。中国基金业的国际化色彩愈加浓重。

 

  “‘一流的业绩、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这不仅是投资人的理想,更是公司砥砺奋进的目标。我们有信心用十年的时间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为您,为我们共同的梦想!”这是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对基金持有人和行业公众的公开承诺。在十年以前他这样说肯定会被市场和媒体为此而嘲笑,但今天中国基金业发展的态势和嘉实基金的实力已经让来自于国内外的质疑者必须坐下来认真倾听和思考这个愿景的可能性。

 

  “在时间的跌宕起伏中,我们相信唯远见方能穿越眼前,唯远见方能坚定不移。嘉实将继续以完善本土能力为基点,以追求一流业绩为核心,在强化零售、机构和海外三个业务拓展平台基础上,坚持高绩效国际化的战略方向、远见稳进的经营方针,鼓励创新业务,辅以卓越绩效导向的激励机制和业绩文化,构造‘大船结构’的组织发展方式,追求综合实力的全面卓越。”赵学军精心构造的“大船结构”也许正是未来中国基金行业崛起于国际资产管理市场的现实途径之一。

 

基金市场发展关乎中国金融大计

 

  中国基金业14年的历史说明,基金的发展促进了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基金在发挥机构投资者作用,支持国内金融改革方面亦是成绩显著;作为资本市场最主要的买方机构,基金倡导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等投资理念和方法,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基金的运作模式对中国金融各行业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奠定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规范化运营基础。

 

  行业发展14年,为普通基金持有人累计创造的投资盈利数目可观,为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人带来了稳定的投资收益,直接支持了中国社保体系的发展。作为资本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基金积极参与股票的估值和询价、支持股权分置改革、参与对投资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的表决等,可以说中国资本市场每一项大的革新都离不开不基金的参与和支持。

“应该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近期在上海发表的一次演讲中再次提出了对基金业加速发展的期望。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仍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可为。一个更趋成熟的基金业和更完善的金融体系,能够让中国的老百姓以一种更加平衡和合理的方式来配置自己的资产,否则很多资金只是流向了房地产投机等不理性的领域。我对中国基金业的前景很有信心,未来几年中,中国基金业必将迎来令人振奋的飞速发展!”当得知记者准备对中国基金行业发展做一个总结性的报道时,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主席、“金砖四国”概念创始人吉姆·奥尼尔迅速给我们发来了他的观点。

 

  未来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将不会让吉姆·奥尼尔的乐观落空,因为中国方兴未艾的理财市场需求和中国资本市场的自我革新能力正在被激发,这一切都将导致中国基金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2012-06-11

公会微信号

投教基地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