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教育
A股“入摩”,会分流港股资金吗?
来源:国泰基金



A股“入摩”,会分流港股资金吗?


  6月1日,MSCI纳入234只A股(俗称A股“入摩”)的决议将正式生效。可预见全球不少跟踪MSCI的被动基金会卡在指数调整前的这一周密集调仓,从而为A股带来一波增量资金。但与此同时,不少关注港股的投资者也担心,A股“入摩”会稀释港股在MSCI中的权重,并触发国际资金流出港股吗?短期来看,这个担忧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不少原本已在MSCI China的恒指成分股确实因A股“入摩”而遭到了权重稀释,这不可避免会对港股指数造成短期压力。但中长期来看,A股“入摩”降低了指数的市值门槛,使得不少恒指以外的港股也“鲤鱼跳龙门”进入了MSCI大家庭,未来将吸引国际资金从港股指数权重股逐步流向这些中小盘股,带来资金在港股分配结构的优化。如果再从动态视角出发,这次A股、港股、ADR共同做大了MSCI China的盘子,总盘子的增长足以部分抵消港股占比的下降,再加上很多参考MSCI的主动资金会优先配置折价的H股来代替对应的A股,港股非但不是A股“入摩”的输家,还可能享受资金净流入的正外部性。下文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数据来详细论证。


  首先,因为MSCI指数体系过于庞大,导致不少投资者对“入摩”细节仍云里雾里,不知A股究竟进入的是哪一个MSCI指数,在这里我们先做一个铺垫:MSCI和中国相关的指数众多,但MSCI China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旗舰指数(图表1)。直接跟踪MSCI China的资金其实有限,但因为它隶属于MSCI EM(新兴市场,跟踪资金1.9万亿美元)和MSCI ACWI(全球,跟踪资金3.7万亿美元)这两个重量级指数,并在其中分别占30%和3.5%的权重,因而也自上而下吸引了7000多亿美元资金的关注。过去,MSCI China并不包含A股,只包含了75%的港股、25%的中概股和少量B股,但今年6月1日起,将有234只A股按照2.5%的比例首次跻身MSCI China;9月3日起,A股纳入比例将从2.5%再提高到5%,使得它在MSCI China的权重最终上升到2.6%左右(俗称“两步走”)。而为了给A股“腾空间”,9月后港股和中概股在MSCI中的比例会分别下降到72.4%和24.9%


  A股“入摩”将导致港股在MSCI China的比例从原本的74.4%下降到72.4%,是否意味着A股会对港股产生资金虹吸?并不准确。这个说法的最大问题在于忽略了MSCI China盘子还在动态扩大的事实。这次半年都检讨中,MSCI除了将234只A股纳入了MSCI China,还同时纳入了61只港股、5只ADR中概股、2只B股,使得MSCI China里的中资股总数从原来的153只扩大到了455只。换句话说,这次不是A股从港股手中抢了蛋糕,而是A股、港股和中概股联手把MSCI China的蛋糕做大,并抢了韩国、台湾等其他新兴国家在EM和ACWI中的份额。


  那么,从其他EM市场“抢来”的资金量究竟有多大呢?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测算:今年9月后,MSCI China在EM和ACWI的权重将分别上升0.5和0.1个百分点,那么按照目前1.9万亿跟踪EM和3.7万亿跟踪ACWI的资金量计算,中资股的潜在资金流入规模有132亿美元,分流的正是原本配置在韩国、台湾等其他新兴市场的资金。预计这132亿中流向A股、港股、中概股、B股的规模分别为189亿、-47亿、-17亿、7亿美元。也就是说,在最保守的假设下(跟踪MSCI EM和ACWI的资金量不再增长),A股“入摩”对港股的分流也才47亿美元,约合恒生指数近一个月日均成交额(~115亿美元)的一半都不到。更何况,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事实,即在189亿潜在流入A股的资金中,仅有约20%左右(~37.8亿美元)是被动基金,它们流入A股具有一定刚性和时效性要求;剩下151亿美元的主动基金则可以灵活选择配置时点,甚至不排除先配置折价的H股来替代它对应的A股,从而导致A股“入摩”后流向H股的MSCI资金不降反升。

 

2018年6月5日

公会微信号

投教基地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