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教育
成立十五年后,中小板开始“变小”……
来源:农银汇理基金



成立十五年后,中小板开始“变小”……




  2004年5月,中小企业板(简称“中小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至2019年5月,深交所中小板已走过15个年头。


  十五年间,中小板上市企业从首批8家发展到929家,当前总市值接近深沪两市总市值的20%,累计分红超4000亿元,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Wind;截至2019年5月31日)


  可尽管如此,中小板的市值占比却在“变小”,为何出现这般情况?让我们一探究竟。


  1、数量、业绩、市值稳定增长


  从整体数量存量上看,A股股票总数从2004年底的1353只上涨到2018年底的3567只,同期中小板股票数量从38只上涨到2018年底的922只,短短15年时间,增长了23倍,占A股总数的比例也从最初的2.81%,上涨到28.4%。


 
数据来源:wind;时间:2004-2018


  中小板成立十五年,IPO数量最高为2010年的204只,年均IPO数量为62家;IPO募资额最高达到2027亿,年均募资额人民币408亿元。如果包含增发、优先股发行、可转债、配股等融资活动,最高年募资总额为4843亿元,年均募资总额为1456亿元,总比规模稳定增长。
 

数据来源:wind;时间:2004-2018


  从业绩增长来看,在2008-2018十一年间,业绩增速最高为37.74%,最低为4.46%,8个年头增速保持2位数,5个年头增速在20%以上,平均增速水平为18.68%。虽然增速有高有低,但是整体上中小板企业的业绩保持中高速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wind;时间:2008-2018


  综上,中小板成立十五年,不管从数量、业绩上来看,中小板呈现整体上涨的趋势。


2、中小板份额在下降


  但是从整个资本市场的相对份额来说,中小板在“变小”。


  首先,IPO数量在减少。


  从中小板承担的募资次数来看,中小板承担的IPO数量从第一年的38家增长到最高的204家,整体呈现一个先增长后降低的过程。


  与主板和创业板相比较,中小板承担IPO的次数在减少。


  中小板IPO次数最多是在2010年的204家,随后一路下降,而主板IPO最多出现在2017年的216家,创业板也在2017年创下了第二高的IPO家数。


  Wind数据显示,2009-2018年主板、创业板、中小板的年均IPO分别为62、79、70次,而在2013-2018年间,变成86、64、37次,中小板承担IPO的次数在逐步下降。




数据来源:wind;时间:2004-2018



  如果包含增发、优先股发行、可转债、配股等融资活动,中小板依然非常活跃,总体上与主板和创业板的增加次数一致,并没有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中小板前期IPO数量大,造成股票存量高,定增以及配股等数量较多,弥补了IPO数量的不足。


 
数据来源:wind;时间:2004-2018




  其次,从募资额来看也相对减少。创业板募资总额2015年开始超过中小板,中小板连续4年成为IPO募资额最小的板块。
 

数据来源:wind;时间:20092018



  如果包含增发、优先股发行、可转债、配股等融资活动,主板总募资额遥遥领先于创业板和中小板,成为市场募资主力,中小板则是市场第二募资主力,但创业板正在迎头赶上。


  Wind显示,创业板募资总额占中小板募资总额的比例从2014年最低的27.21%上涨到2018年的53.7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数据来源:wind,区间:2004-2018



  第三,整体中小板市值也在近4年左右开始呈下降趋势。


  中小板从2004年最低的413亿元人民币增长到最高的2015年的10.48万亿元,整体市值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从最低的0.97%上升到最高的18.45%,但从2015年后呈现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wind;时间:2004-2018


  综上,虽然中小板的数量以及募资额总体上在增加,但是相比较主板和创业板而言,整体上中小板的数量占比正在下降,募资额占比也在下降,中小板在整个A股中的份额也呈现下降趋势。



2019年6月11日

公会微信号

投教基地微信号